南部战区深夜声明背后,是中国海军严阵以待的炮口和21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的决心。
一、 三国联手南海挑衅,战区深夜强硬回应
9月3日,南海海域风云再起。菲律宾拉拢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两国军舰,以所谓“联合巡航”名义进入这片敏感水域。
中国南部战区迅速组织海空兵力实施全程跟监警戒。雷达操作员紧盯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指挥室内,无线电不断传来对方舰艇动态汇报。
次日凌晨,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发表谈话指出:“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进行所谓‘联合巡航’,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二、 南海为何成焦点?资源与战略价值双重诱惑
南海之所以成为某些国家眼中的“肥肉”,是因为其巨大的战略价值和资源禀赋。这片蓝色国土下蕴藏着约110亿桶石油和19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储量的40%。
展开剩余79%每年有超过5万亿美元的贸易通过南海航道,全球三分之二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以及中日韩三国一半以上的能源进口,都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
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掌握了东亚的能源生命线和贸易通道。
三、 历史与法理依据:中国主权无可争辩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具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1947年,国民政府方域司司长傅角今团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法理意义的南海疆域图。
这份编号为“南海诸岛位置图”的官方文件,用十一条断续线将南海210万平方公里海域纳入版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U型线。
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无论是英美,还是越南菲律宾都没有反对,而是予以了承认。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
四、 越菲各自动作,南海暗流涌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的不仅仅是菲律宾。越南正在至少八处非法占据的南沙岛礁展开同步施工,企图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扩展控制范围。
与菲律宾的张扬不同,越南的动作更具隐蔽性和长期性。他们在南沙非法占据的岛礁上大规模填海,其中柏礁的情况最为典型:原本只是礁盘,如今已被填出2.8平方公里的陆地。
越南甚至在这些岛礁上修建了一条3000米长的跑道,能够起降苏-30战斗机和C-130运输机,还在多个岛礁上部署了弹药库。
五、美式“航行自由”,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域外国家中,美国堪称南海问题的“幕后黑手”。美国海军频繁以“航行自由”为名在南海实施挑衅行动。
2025年以来,美军大型侦察机对南海敏感区域的侦查任务已突破千架次,远超前两年同期水平。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直宣称拥有“国际水域”与“公海走廊”的特殊航行权,但相关术语并未获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正式认可。
美国并非UNCLOS缔约国,却频繁引用公约内容为自身辩护。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玩法确实吃相难看。
六、 中国反制措施:刚柔并济维护主权
面对南海挑衅,中国采取了刚柔并济的反制策略。对菲律宾,可以通过海警执法、封锁消耗来削弱其挑衅;对越南,则有军事威慑和外交施压等多重手段。
在仁爱礁一带,中国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仁爱礁与中国在南海建设的岛礁基地相距不远,最近的美济礁仅几十公里。那里有码头、停机坪和仓库,补给和执法力量都能快速到位。
中国在南海建设的岛礁基地相当于 “不沉的航母”,随时能够发挥战略作用。这样的“硬核”底气,让中国既能谈又能打,进退自如。
浪涛之下,沉积着历史的回响;海面之上,彰显着现代的力量。南部战区部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日夜守护着这片祖先留下的蓝色国土。
发布于:山东省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